简体 | 繁體
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| 局属单位
...
 
先进典型事迹——李文前
作者: 袁博   来源: 政治处   2019年06月24日 19:12   访问次数:

耕耘四十载  实干践初心

地矿四院  李文前

 李文前.jpg

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同志们:

    大家好!

    我叫李文前,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,教授级高级工程师,现任地矿四院副总工程师。

今天,很荣幸站在这里发言,我想把我作为一个老党员的初心,和作为一名普通的地质工作者所做过的平凡工作,和大家一起分享。

    1981年7月,我郑州地质学校毕业后回到养育我的豫东平原,有幸来到了地质十一队,在永城矿区从事煤田地质勘探,从此开始了实现自己地质找矿的梦想。看到地质工人把4米多长的钻杆一根接一根相连,在轰隆隆的机器带动下,通过钻机不停的转动,将几百米至上千米的地下岩石一段段取出,发现埋藏于地下黑黑的煤炭,我就感到地质工作者真是了不起,这也就坚定了,我要投身于地质找矿工作的决心和信念。

    工作伊始,就立即投入到永城矿区的大会战中,这是对我地质人生的第一次考量。我不怕吃苦、不怕困难,积极主动请教师傅,每块岩芯仔细观察、记录,让师傅一遍又一遍的评判,直到编录的岩石定名正确,描述地质现象可靠,各项记录资料齐全、准确符合有关规范。自己钻机编录、整理资料画出钻孔柱状图,再与向师傅们收集的柱状进行认真研究,对比地层层位做出正确判断,准确下达见煤预告指导打煤,把好每个环节质量关,提高钻孔质量,确保取全取准第一手野外资料,为报告编写提供基础保障,初出茅庐的我也迅速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地质队员。

    80年代永城矿区的施工条件很差,柏油马路仅是市县间相通,县乡之间最好的是砖石渣路,乡村土路被四轮拖拉机、四轮大车碾压成两条车沟贯穿每条土路,干旱时灰土漫天,下雨时泥泞难行,冬天泥土化冻行走更难。我们骑车往返于十几里路的钻机,手中总是离不了透泥的棍棒,骑骑、透透、推推、停停再向前赶。那时农田水沟很多,有时还要蹚水扛车,常常是满身泥污、全身臭汗,感冒发烧时常相伴,但我们想到的是钻机施工还在等待,期盼对层位正确判断,地质工作就是责任,不能遇到艰难就喊苦、偷懒,这就是对地质工作者信心的考验。在那个刚实行农田承包的年代,麦秋两季收种是家居农村地质人员的一件大事,此时,我一人最多管理4台钻机的生产,每天必须跑遍,一天近百里,路回到驻地浑身酥软,每季都要坚持二十余天。师傅们收麦秋回来了,看到我又黑又瘦,心痛的说:“小李,辛苦了,休息几天吧。”永城城郊详查区面积240平方公里,施工钻孔613个,我自己就完成近六分之一的地质管理。这样一干就是七年!我熟练掌握了永城地区的地层分布、岩性组合特征,工作扎实很少失误,先后参加了《永城新庄、葛店煤矿补勘》、《永城城郊煤矿、陈四楼煤矿》的精查、勘探和报告编写。永夏煤田会战中,提交煤炭资源量50亿吨,我院提交25亿吨占了一半,造就了现今的神火、永煤两大集团。煤炭资源的开发,带动了商丘经济的发展,也在豫东平原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—永城市,永夏煤田成为我国的六大优质无烟煤基地之一。我院也因此被地质矿产部命名为“找矿功勋地质队”,获找矿“特等奖”。想想这里也有我的贡献,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!而实践也成就了我,使我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分队技术负责,也入了党,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。

    90年代地质工作走入低谷,但地质找矿主业没有改变,省地矿局确定我院负责全省找煤工作,这责任和重担又压向我们的肩头。全省区域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、分析判断,选择有利的成煤区段进行立项论证、施工勘探,我带领技术人员几乎踏遍了河南的每一寸土地,转战永城、商丘、洧川、新安、宝丰、鲁山、南阳、安阳、台前等。这期间,经历了餐风露宿、翻山越岭的艰辛,也有亲人的埋怨,但我都没有想过放弃。十余年的辛勤找煤,发现了一个个煤炭资源分布区,奠定了后来持续勘探和开发的煤田,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资源。

    2004年,地质事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,在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的指导下,全国吹响了找矿的号角,我院决定重塑地勘主业。十余年的工作断档,十余年的人才流失,技术上几乎没有一个可以独挑大梁的人选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院决定由我承接这一重担,当时就只有一个念头,拼尽全力,绝不辜负领导的信任,不能让我院失去这大好的找矿机遇!我以自己熟练掌握的技术规程、标准、规范,以从事多年找煤的专业技术知识、经验和对豫东地区资料的熟悉,带领技术人员研究分析构造地质条件,选定有利区块,组织论证、立项申报,通过批准实施验证,所选定的区块均取得了好的找矿成果。

    遇到关键技术和复杂疑难问题,我都要亲自去把关和解决。在项目实施中,做好全面协调测量、地震、钻探、测井等专业工作,既有分工又能密切配合。在技术质量把关和资料审查中,从资料的收集研究、立项、设计、野外施工,到各类资料验收、室内整理、“三边”、报告编写、成果审查,我全过程做到细致、全面审查把关,发现问题总是当面指导如何去修改完善。我时常要求技术人员要加强新知识、新理论、新方法和专业技术学习、理解和应有,每个人都要提升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,提升整体工作水平,这样才能做好地质勘探工作。

    在09年之前的野外施工中,我几乎每个钻机测井都到,对于钻孔的见煤、终孔验收等主要环节,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亲自到一线现场把关,处理一些不正常的问题。在完钻后测井解释结果与钻探结果差别较大时,召集地质、探矿、测井、钻机人员进行研讨,分析、寻找形成误差的原因,现场消除误差,确保测井、地质资料的一致性和可靠性。

    钻孔施工,获得准确可靠的第一性资料决定着提交高质量的地质报告。我紧盯着野外施工管理、地质技术管理、钻探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,特别是地层、标志层的准确判断更是关键。我经常提醒地质人员详细了解钻孔及周边地质情况,野外指导怎样观察、描述岩芯和地质现象,准确划分地层,与周边钻孔对比、研究地层构造特征,准确确定标志层,下准见煤预告,提高钻孔质量,避免地质失误造成经济损失。

    地震勘探是找矿的主导,它能够提供区域构造地质特征、矿产分布范围及埋深状况来指导地质布钻,因此,能否取得可靠准确的成果是关键。在每个项目二维地震勘探时,都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野外施工质量监督把关,我也经常去现场跟踪检查。炎热的夏天监理人员早出晚归,冬季起早贪黑,不怕风吹、日晒、雨淋和寒冷,与施工人员一同完成地震野外资料的采集。跟随着监督每一条线的布置、炮点位置的确定,过村庄、沟河、障碍物地震线的变关,计量每一个炮孔的深度、炸药量,检查检波器的排放及步道是否符合规范,发现未响、丢炮及单炮记录不合格时,监督及时补救,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,获得成果经钻探验证对比,煤层的埋深误差远小于规范9%标准,体现了重视质量把关的重要性。

0430224550.jpg


    在河南省推进整装勘查工作中,我和技术人员分析研究资料积极谋划,组织实施了“河南省商丘地区胡襄煤整装勘查”,历时9年的勘探,提交煤炭资源量53亿吨。该区与睢县西部整合成为豫东平原地区最大的通柘煤田,其资源量达230亿吨。这一成果,是我院实施整装勘查实现找矿突破取得的重大成果之最,也是省国土资源厅实现“358”找煤重大成果突出贡献单位。

    作为分院长,我带头加班加点,在分院全体职工的努力下,十年间完成了42项地质勘查项目,累计完成资金3亿多元,提交煤炭资源量近百亿吨,提交的成果报告经评审均获得优良级,个别研究技术成果达国内领先,获厅局级成果奖二十余项,我院也被授予河南省国土厅“十一五”期间“先进集体”、“河南省找矿突出贡献单位”。

    从事地质工作近40年,我走遍了整个豫东平原的每一寸土地,累计在野外工作8000 多个日日夜夜,深刻体会到了地质找矿的艰辛和地质人的不易。但是,从我投身地质事业的那一天起,不论是当初那个年轻的技术员,还是如今的教授级高工,我都从未改变自己的初心,没有抱怨,没有讨要过任何条件。同时,作为一名党员,我明白,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就是对自己的信任,自己应当无条件服从,并且尽力做到最好。

    四十年的地质生涯对我而言,绝不意味着终点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我将继续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竭尽全力为我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,为地质事业发展和繁荣奉献一生!

河南省第四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©2021-2022
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郑开大道67号河南地矿郑东大厦 邮编:451464
电话:0371-85395800 传真:0371-85395866 邮箱:zzc5815@126.com
网站备案号: 豫ICP备10007989号-1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4/01/24 09:20:05